免费获取方案
新闻

深入了解时尺
精益求精,与行业共进步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经验见解 > 安徽大庆数字油井系统:老油田的AI增效方案
安徽大庆数字油井系统:老油田的AI增效方案
随着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,大庆油田正在通过数字油井系统破解老油田开发难题。这套融合物联网感知与AI决策的智能系统,实现了油田生产全流程的智能调控,为传统能源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方案。

老油田面临的开采效率困境

作为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,大庆油田历经60余年开发,综合含水率已超过94%。传统人工巡井方式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井下工况,油井设备故障率上升导致维护成本激增。数字油井系统的部署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,通过布设20000多个智能传感器,实现了对地下油藏动态、设备运行参数的分钟级监测。典型应用场景中,某区块抽油机经过智能化改造后,单井日产量提升12%,检泵周期延长40%。这为石油行业的智能化开采树立了新标杆。

数字油井系统的架构创新

系统采用分层设计架构,底层边缘计算节点负责实时数据处理,中间层数据中台实现多源信息融合,顶层AI决策平台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优化生产参数。这种架构创新有效解决了传统油田数字化转型的数据孤岛难题。核心装备智能诊断模块采用随机森林算法,相比传统阈值报警方式,将设备故障预判准确率提升至92%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系统内置的虚拟计量功能,通过压力梯度反演技术,将传统试井周期从7天缩短至实时计算。

AI驱动的生产优化实践

在实际应用中,智能调参系统展示出显著优势。针对低渗透油层的生产难题,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对历史生产数据的学习,自动生成最佳冲次参数组合。某试点井组应用动态配产算法后,含水上升速度降低1.2个百分点/年。系统还整合了数字孪生技术,建立每口油井的虚拟映射模型,使工程师能够在虚拟环境中验证不同开发方案的有效性。这种方法将方案制定周期缩短60%,成本降低35%。

智能化维护体系的构建

预防性维护是数字油井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。通过振动频谱分析和温度场重构技术,系统能提前14天预判设备异常状态。在某注水站应用中,预测性维护模块提前识别出柱塞泵轴承磨损隐患,避免非计划性停产损失达300万元。维护知识库的持续更新机制,使系统的诊断准确率随运行时间递增。目前系统已积累超过20万条设备故障案例,形成国内最完备的油田设备故障图谱。

数据驱动的能效提升路径

能耗优化模块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,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实现节能目标。典型应用数据显示,智能间抽控制系统使抽油机平均运行效率提升至83%,系统效率提高9个百分点。注水系统应用压力闭环控制策略后,单方水驱油能耗下降0.8kW·h。这种精细化的能源管理方式,使老油田的绿色发展成为可能。系统还能自动生成能效优化建议报告,指导现场人员进行设备改造和工艺调整。

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启示

经过三年实践验证,数字油井系统成功将大庆油田的综合管理效率提升40%。这为传统油田的智能化改造提供了重要参考:是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,是培养复合型技术团队,是构建迭代优化的数字生态。系统已实现与ERP系统的无缝对接,形成从生产现场到管理决策的完整数据链路。未来随着5G专网的全面覆盖,系统的响应速度有望提升至毫秒级。

大庆数字油井系统的成功实践证明,传统能源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并非简单技术叠加,而是需要构建集感知、分析、决策于一体的智能生态系统。这种以AI增效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方案,正在为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径,其经验对于同类型老油田改造具有重要示范意义。
立即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
立即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
上海APP开发-上海小程序开发-上海物联网-时尺信科
友情链接: 充电桩运营平台
Copyright◎2020-2023 上海时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1002575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6268号
获取
解决方案
微信直连
咨询电话

13096370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