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费获取方案
新闻

深入了解时尺
精益求精,与行业共进步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经验见解 > 广东唐山工业物联网平台:钢铁减排的碳数据中枢
广东唐山工业物联网平台:钢铁减排的碳数据中枢
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中,唐山工业物联网平台正通过数字技术与工业制造的深度融合,构建起支撑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的智能中枢。这座依托唐山重工业基地成长起来的产业互联网平台,通过物联网传感器(IoT)、区块链、MEC(多接入边缘计算)等技术架构,已实现97家规上钢企碳排放数据的实时采集与智能分析,成为钢铁行业实施"双碳"战略的数字化基础设施。

工业物联网重构钢铁产业数据链路

作为传统制造业数字化升级的标杆项目,唐山工业物联网平台已完成全产业链生产要素的深度互联。高炉设备安装的振动监测终端每小时产生2.5万组数据,这些涉及能耗、排放的核心指标通过5G专网实时传输至中央数据库。这种数据采集密度较传统工艺提升40倍,帮助邯钢集团在焦化工序中精准识别出17.6%的无效能耗。值得关注的是,平台集成的工业协议转换模块能兼容Modbus、OPC-UA等六大通讯标准,解决了"数据孤岛"这个困扰钢铁企业多年的痛点。

多维碳盘查体系的建设实践

唐山平台创造性地开发了"三级碳计量"模型,将企业碳排放分为直接排放、能源间接排放和供应链排放三个层级。首钢京唐公司的实践证明,这套体系能将碳足迹监测误差控制在±3.5%以内。通过部署在转炉炉口的激光气体分析仪,平台成功捕捉到钢水精炼阶段0.82%的工艺余量,这个发现促使企业优化吹氧参数后实现单炉减排二氧化碳2.7吨。数据中台配备的AI校验算法,则有效防范了37.4%的计量设备数据偏差风险。

动态碳排放因子的智能算法突破

行业内长期使用的静态碳排放因子,已难以适应现代钢铁生产的复杂工况。唐山平台自主研发的工艺优化引擎,可基于熔炼原料的微量元素构成动态调整计算模型。当处理含钒钛磁铁矿时,算法会自动调用冶金热力学参数库,确保高炉煤气中CO₂浓度测算的准确性。这种动态核算机制让鑫达钢铁的碳排放清单可信度提升至国际CDM(清洁发展机制)认证标准,同时使减排量核定周期由25天缩短至72小时。

可视化碳资产管理系统应用场景

平台开发的3D碳资产驾驶舱,以数字孪生技术重构了唐山钢铁产业集群的减排态势。通过叠加GIS地理信息、设备工况数据和大气扩散模型,管理者可直观看到不同工序的减排潜力分布。河钢乐亭基地利用该系统进行跨工序碳流分析后,发现钢渣处理环节的余热利用率仅41.3%,通过技改将这部分能源回收用于烧结工序,实现年度减碳量14.2万吨。这种可视化决策支持工具,将专家系统与生产现场的距离缩短了83%。

碳数据中枢驱动的产业协同效应

唐山平台构建的产业级碳账户体系,正在重塑区域产业链协作模式。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的不可篡改特性,钢企与上下游企业形成了碳信用流转的信任机制。在瑞丰钢铁的示范项目中,平台对供货商的合金材料进行全生命周期追踪,促使供应商改进造渣工艺后,实现供应链环节吨钢碳排放降低3.8kg。这种穿透式管理使区域内钢铁行业整体减排效率提升22.4%,为京津冀建立统一的碳市场奠定了数据基础。

唐山工业物联网平台的实践证明,工业互联网技术在实现钢铁行业碳中和目标中具有枢纽价值。该平台沉淀的3.2PB碳数据资产,不仅赋能企业精准减排,更为行业碳达峰路径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。随着数字孪生、区块链等技术的持续迭代,这种工业级碳数据中枢将在智能电网协同、碳金融产品创新等领域释放更大价值,推动中国钢铁产业完成由"制造"向"智造"的绿色蜕变。
立即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
立即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
上海APP开发-上海小程序开发-上海物联网-时尺信科
友情链接: 充电桩运营平台
Copyright◎2020-2023 上海时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1002575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6268号
获取
解决方案
微信直连
咨询电话

13096370000